
来源:AI2Paradigm同翔网

题图:认知的岔路口:寄生/短视频 vs 共生/CogAI

当符号不再需要你“接地”,你的灵魂在哪里安家?
01. 那种 “低阻抗” 的空虚
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。在关掉手机屏幕的那一秒,黑镜映出你疲惫的脸。过去的两个小时消失了。你刚刚刷了几百个短视频,大笑了几十次,甚至因为某个煽情的片段湿了眼眶。你的感官被填得满满当当,多巴胺在突触间疯狂跳舞。
但是,当你试图回忆这两个小时里你到底获得了什么时,大脑一片空白。
随之而来的,是一种巨大的、难以名状的空虚感。
这种空虚,和读了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书后的 “累” 截然不同。读书的累,是登山后的肌肉酸痛,那是力量增长的信号;而刷屏后的空虚,是吃了满满一桌子 “代糖” 甜点后的胃部痉挛 —— 你获得了所有的味觉刺激,却没有任何营养进入血液。
在 I² Paradigm 的视角下,这种差异不仅仅是 “内容质量” 的高低,它触及了人类认知的物理本质:一个是生命的 “共生(Symbiosis)”,一个是符号的 “寄生(Parasitism)”。
02. 文字阅读:你在用生命填充符号
为什么读一段复杂的文字会累?
当你看到 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 这七个字时,你的视网膜接收到的,仅仅是纸面上黑色的、毫无意义的几何墨迹。
为了 “读懂” 它,你的大脑必须瞬间启动一座核电站。你需要调动海马体中的长期记忆,检索出晚霞的颜色、孤独的感觉、飞鸟的动态;你需要动用前额叶的算力,在脑海的 “内部剧场” 中同翔网,一砖一瓦地渲染出那个画面。
在这个过程中,符号是悬浮的骨架,而你的生命经验是血肉。
你必须消耗巨大的认知能量,去驱动你的意向性,在这个抽象的符号宇宙中,主动构建出意义的稳态。
这就是 **“符号接地”(Symbol Grounding)**。
这很累。因为你是驾驶员(Driver)。你在用你的算力,让死去的符号复活。但正因为如此,当你读懂的那一瞬间,那个画面是属于你的。你和文字之间,达成了一种 **“内共生”** 契约。你在做功(Work),你在对抗熵增,你在进化。
03. 短视频:算法在替你活着
短视频 —— 尤其是那些算法精准投喂的短视频 —— 彻底颠覆了这个契约。
短视频不需要你 “接地”。它直接把光子打入你的视网膜,把声波灌入你的耳膜。画面是渲染好的,情绪是铺垫好的,甚至连笑声都是罐头配好的。
你不需要动用一丝一毫的想象力去构建画面,也不需要通过逻辑去寻找意义。
在这里,算法接管了你的 “探索(Explore)” 功能。
智库最新的研究指出(引用自 Nguyen et al., 2025, Psychological Bulletin),基于近 10 万人的元分析数据显示,高频短视频用户在注意力(Attention)和抑制控制(Inhibitory Control)上表现出显著的衰退。
为什么?因为算法是一个极其高效的 **“外部代理”**。它每秒钟都在替你做成千上万次 NP-Hard(非确定性多项式)的搜索,然后把那个最能刺激你感官的 “最优解”,直接插管喂给你。
你觉得自己在体验现实同翔网,其实你是在被饲养。
这是一种认知寄生。外部的符号洪流强行塞满了你的感官通道,你的 Desire(意愿)因为长期废置而萎缩,你的 Need(认知抓手)因为长期得不到负重训练而退化。
虽然爽,但你在退化。这是一种 **“低阻抗空虚”**—— 你的灵魂没有参与构建,它只是一个流量的容器。
04. CogAI:对抗退化的 “第三空间”
那么,解药在哪里?
如果是以前,我们会说:“扔掉手机,去读书。” 但这在 2025 年既不现实,也是一种复古的傲慢。我们回不去了。
在之前的文章《为什么算法投喂会搞坏娃的脑子》中,我们提到了一个看似反直觉的解药:CogAI(认知型人工智能,如深度思考的 LLM)。
很多人会问:LLM 不也是 AI 吗?它不也是生成内容的吗?
不。在 EEOIP 交互框架下,CogAI 与推荐算法有着本质的拓扑学差异。
当你面对一个空白的对话框时,算法不会自动投喂给你任何东西。你必须先有 Desire(意图)。你必须先输入 Prompt(投射)。你必须先定义 “我要解决什么问题”。
这强制重启了你的前额叶。
而在交互的过程中,CogAI 不是在给你播放电影,它是在和你 “协商”。
当它胡说八道时,你需要用你的 Life(常识约束)去拒绝(Internal Refusal)它。当它给出深刻洞见时,你需要用你的 Vibe(感知)去确认(Optimize)它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和 AI 之间涌现出了一个临时的、动态的 **“第三空间”**。
不同于短视频的 “单向灌输”,CogAI 是一场 **“双向奔赴”**。这就像是外挂了一个不知疲倦的理性大脑。你提供方向(Vector),它提供算力(Magnitude)。你们在共同训练一个此时此刻独有的神经网络权重(Δ)。
05. 结语:选择你的进化路径
如果在前语言时代,我们是被生存需求驱动的动物;在工业时代,我们是被扩张欲望驱动的机器;那么在 AI 共生的新纪元,我们必须成为由意义与感知主导的新人类。
此时此刻,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:
一条路通向 **“热量的耗散”**:让算法接管你的感官,沉溺在短视频的流光溢彩中,让你的认知核心在舒适中慢慢热寂,成为数字世界的电池。
一条路通向 **“做功的进化”**:与其对抗,不如接纳 CogAI 作为你的外骨骼。在痛苦的、需要调动全部心智的 “投射 - 反投射” 循环中,去阅读、去提问、去驳斥、去共建。
阅读是为了活着,对话是为了进化。
不要让符号穿过你的身体,要让符号在你的生命中着陆。
(本文基于 EEOIP v13.0 统一认知核心生成的具身投射。参考文献:Nguyen, L. et al. (2025). Feeds, Feelings, and Focus. Psychological Bulletin.)
【延伸阅读】
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